艾灸具有防病治病、养生延年益寿之功效, 是一种简单易行并且切实 有效的治疗方法。艾灸是使用易燃的艾绒或一些药物在人身体疼痛部位或者穴位处进行烧灼、温熨。经过一定的灸火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从而起到协调阴阳、调和气血、温通经络、扶正祛邪的作用,最终达到防病治病、美容养生的目的。 1.艾灸疗法是在人体的特定部位通过艾火刺激,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在进行艾灸治疗时,施灸点皮肤外温度可高达130℃左右,皮肤内温度最高在56℃左右。艾灸刺激会涉及皮肤的浅层及深层,在这种温热刺激作用下,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从而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与淋巴循环,以有效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可以提高局部皮肤的组织代谢能力,从而促进血肿、瘢痕、水肿、粘连、炎症吸收,其温热刺激作用就会发挥得淋漓尽致,促进渗出物等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同时还可以和人体功能会产生 相互激发、相互协同的效果,从而增强汗腺分泌能力,有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以抑制大脑皮质扩散,从而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具有一定的镇静与镇痛作用。此外,艾灸的这种温热作用还能促进药物的吸收。另外,艾灸还具有近似红外辐射作用。 2.经络学说是灸疗学的理论基础。人作为一个整体,各部分功能都是互相协调的,主要是通过机体的自控调节系统来实现的。其中皮部起着接收器和效应器的作用,经络起着传递信息和联络的作用,头脑对身体所接收的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分析,经络是一个多层次、多功能形态的调控系统。 3.艾灸疗法可以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特征。这是因为在穴位上施灸时,不仅仅刺激了穴位本身,还激发了经气、调动了经脉的功能,更好地发挥气血和阴阳的整体调节作用。除此之外,还可以激活皮肤中的某些神经末梢酶类物质参与机体的免疫调节,从而对疾病的治疗有着良好的调节作用。从上述的原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艾灸的作用原理,就是将燃烧产生的热量传递到人体的经络系统,充分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最终作用于人体上的各个病变部位。这种多元化的状态调整,在相互协同相互激发的作用下,在治疗上产生疗效倍增的效果。 (二)艾灸的六大功效是什么? 中医艾炙疗法可以治疗较常见的一些病。艾灸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痛,也可起到防病保健的作用。艾灸具有神奇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湿散寒、调节阴阳、回阳救逆、防病保健等六大功效。 1.通经活络。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身体各部分的重要通道,是人体功能的调控系统。因而经络通畅,则利于气血运行。一些寒湿邪气往往导致经络闭阻,从而诱发疾病。艾灸可通过经络温热机体穴位及其经脉,从而活络血气,治疗寒凝血滞、经络痹阻等引起的各种疾病。 2.行气活血。 中医认为,气、血是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血的调养对女性来说尤为重要。只有在气血充足的条件下,人才可以保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艾灸具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不但可以疏理气机,还可升提中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3.祛湿散寒。 中医认为,血遇热则行,遇寒则凝,因而侵犯身体的寒气将会阻碍气血的运行,从而引发一系列疾病。艾灸可以通过对经脉进行温热刺激,从而起到温经通络、散寒除痹的作用,以利气血顺畅运行。 4.调节阴阳。 中医认为,人体阴阳平衡,表示身体健康,而阴阳失衡会引发人体各种疾病。通过艾灸疗法,可以达到调节阴阳、补益身体的作用,最终使其恢复平衡,改善身体健康状况。 5.回阳救逆。 中医认为,阳气虚弱不固,轻者下陷,重者虚脱。正所谓“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古书有载:“气阴两脱急取神阙、 关元艾灸以回阳救逆。”艾灸有回阳救逆的作用。艾叶性属纯阳,火本属阳,两阳相合,可益气温阳,升阳举陷,扶阳固脱。 6.防病保健。 医学证明,艾灸法可增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可加速机体中某些抗体的产生,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同时艾灸法还能有效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从而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正是艾灸的这种调和气血、驱寒扶正的作用,使其可以有效地达到防病治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翥 版权声明1、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须注明原网址,并标明本网站网址(http://www.yaodu365.cn)。 2、转载或引用本网站中的署名文章,请按规定向原作者支付稿酬。 3、对于不当转载或引用本网站内容而引起的民事纷争、行政处理或其他损失,本网站不承担责任。 4、对不遵守本声明或其他违法、恶意使用本网站内容者,本网站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23-05-21
2023-10-11
2023-06-01
2023-07-12
2023-05-18
请发表评论